研学百科|优质研学课程如何实施?九项特征及指标告诉你答案

研学百科|优质研学课程如何实施?九项特征及指标告诉你答案

  本文导读  

优质研学课程实施应当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学习,包括:民主的课堂氛围、以研学任务为基础、师生协作、创建意义的研学导向等。

那么优质研学课程实施有哪些特征、每个特征的具体指标又有哪些?我们可以对照下面的内容来检验研学课程教学实施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优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九项特征


1  清晰的研学课程教学结构

1. 过程明了,目标明确,内容清晰;

2. 师生角色分配清楚,师生双方协商好规则、程序及自由空间。

2 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1.时间安排得当,守时;

2.拨冗去繁,研学日程安排有节奏。

3 促进学习的研学气氛

1.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2.遵守规则,承担责任;

3.公正,关怀。

4 清晰明确的研学内容

1.研学任务设置明确易懂;

2.研学主题的展开合力可靠;

3.研学成果能得到明确的保障,保障措施具有约束力。

5 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参与研学课题规划,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2.举行交流研讨会,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征集教学反馈意见。

6 多样化的研学方法

1.丰富的组织技巧,多样化的行为模式;

2.研学流程不拘于一格,均衡使用多种研学指导方法。

7►   促进个体发展

1.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时间和耐心;

2.对学生进行内部的区分和整合;

3.分析个体学习水平,调整个体促进方案;

4.对于风险学生群体给予特别的帮助。

8 “巧妙”地安排任务

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2.布置明确有效的研学任务;

3.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

4.创造有助于学生完成研学任务的框架条件。

9►  对研学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1.研学内容要以教育方针或教育标准为导向;

2.研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检查研学情况后及时给予反馈,并给予帮助和促进。




优质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的九项特征

衡量指标


  特征一  

 “清晰的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结构”的衡量指标  

一级指标(直接观察到的指标):

1.研学旅行导师用语和学生用语通晓易懂。

2.研学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清晰。

3.研学旅行导师能始终遵守之前发布的指令。

4.研学任务或研究主题表述清晰。

5.研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有清楚的标识。

6.以研学旅行导师讲授为主导的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各个研学过程或阶段区分清楚。

7.灵活熟练地掌握研学过程节奏。

8.遵循规则和程序。

9.研学空间管理要适应目标、内容和方法。

二级指标(成果效应指标):

1.学生随时都能说明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做。

2.学生能较好地遵守约定、尊重界限。

3.学生表现出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并与之协作。

4.研学体验活动较少受到干扰。

5.学生说话和活动的声音大小与研学活动形式相应。

6.有效学习时间比例高。

7.研学实践过程从容不迫。

8.研学实施计划很少出现需要更正的情况,即便出现,也能给出合理可信的解释。


  特征二  

  “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的衡量指标  

1.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参与研学实践。

2.学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分心。

3.学生在研学时不会感觉到无聊。

4.研学成果内容丰富,与研学任务的要求相应。

5.每课时、每日研学计划遵循其自身的、有教学法依据的节奏。

6.积极活跃的研学活动与体验活动相交替。

7.很少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

8.学生不滥用自主学习的机会。

9.研学旅行导师不偏离主题。

10.研学旅行导师不干扰学生学习。

提高有效时间的措施:

1.师生做好课前准备。

2.师生都守时。

3.排除组织上的琐碎事宜的干扰。

4.研学实施过程规划清晰。

5.每日和每周的研学节奏安排适宜。

6.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给予细致或宽泛的引导。

7.整治违反纪律的行为。

8.研学过程中安排注意力训练环节、热身练习及收尾放松练习。


  特征三  

 “ 促进研学的旅行气氛” 的衡量指标  

1.研学旅行导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能尊重学生。

2.学生不会因为表现差而受到歧视。

3.在研学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兼顾到其他同学,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学生间不存在攻击行为。

5.学生不会辱骂同学。

6.学生不说侮辱性话语,不开下流玩笑。

7.研学旅行导师不会偏向或歧视个别学生。

8.学生的各个小团体之间很少有敌对和争权夺利的现象。

9.学生不会暗地里歧视同学。

10.小组内设有明确的责任岗位。

11.学生互相督促遵守共同商定的规则。

12.研学旅行整个活动中时时会有笑声。



  特征四  

  “ 清晰明确的研学内容 ” 的衡量指标  

1.开宗明义地介绍课堂研学主题。

2.自我监控。

3.研学过程紧扣主题——不偏题离题,不要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4.利用、对比和进一步发展学生已有的认识及日常经验。

5.将研学成果整洁地记录到笔记本上或存进电脑。

6.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

7.使用各种模型、比喻、例子、图标等形象化手段。

8.机智灵活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9.记录截止到目前的研学成果。

10.定时总结(尽可能让学生完成)。

取得成效:

1.研学课程符合研学计划。

2.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系统化。

3.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关领域以及学过的知识领域。他们能比研学计划规定的进度更抢先一步(纵向以及横向的知识建构)。

4.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拓展,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特征五  

  “ 创建有意义的师生交流 ”的衡量指标  

1.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2.学生认为研学过程是有趣的。

3.学生能养成并进一步发展对研学兴趣以及跨学科的兴趣。

4.学生能主动回顾以前的研学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新的研学内容。

5.学生能反馈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

6.学生信任研学旅行导师的教学行为,能积极思考研学旅行导师的观点。

7.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8.学生能提出批评性的问题和更深入的问题。

9.学生会对研学过程进行反思。

10.学生能以合适的方式评判其研学成果。


  特征六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的衡量指标  

1.运用丰富的组织技巧。

2.运用多样化的行为模式。

3.研学体验流程灵活多变。

4.均衡运用研学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

备注:

教学方法基本模式:自主学习(个体化教学)、讲授式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式课堂教学)。


  特征七  

  “ 促进个体发展 ”的衡量指标  

1.学生完成不同的研学任务,在各自能力范围内均能较好地进步。

2.根据研学主题、兴趣重点和能力使用相应的学习资料、研学材料和帮助手段。

3.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额外的帮助。

4.研学旅行导师督促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思考。

5.及时进行学习回顾(自我监控)。

6.需要特殊教育手段促进的学生得到了准确的学习水平诊断。学得较慢的学生能有足够时间完成研学任务。

7.有身体机能或者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喘口气”。

8.有健康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与他能力相适应的学习量。

9.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权利并且有机会在与研学旅行导师协商后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研学内容。

10.全体学生都知道,人的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学生在学习时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11.研学旅行导师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期望,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期望。




  特征八  

  “‘巧妙’地安排研学体验”的衡量指标  

1.进行简短的体验,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体验机会。

2.体验规则由师生共同商定,双方都必须遵守。

3.研学氛围安静,学生能够集中精力。

4.很少出现干扰研学体验的情况,即使出现,师生也能不动声色地给予消除。

5.学生明白体验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能主动向同学或研学旅行导师请教。

6.根据学生、研学目标、主题内容或者方法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体验任务。

7.能为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动手实践目的明确的探究资料。

8.体验探究时,学会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练习本、文具)

9.研学旅行导师在学生体验过程中进行观察,并在必要时给予专业的指导。

10.对学生取得的研学成果予以承认。


  特征九  

  “ 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 的衡量指标  

1.研学旅行导师及时对学生的研学成果给予具体细致的反馈评价。

2.研学旅行导师用清楚明了的语言表达反馈意见,尤其是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理解。

3.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始终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样的研学任务;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能向研学旅行导师询问。

4.研学旅行导师能向学生说明研学任务的难易程度,或者把研学资料设计成可以让学生自己估计出任务的难度。

5.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检查研学成果,并说明各种检查形式的作用。

6.利用学生反馈来纠正对个人或小组研学成果的期望。

7.学生就研学成果的检查提出自己的建议。


文章借鉴于《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